政务公开?>? 新闻发布会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文字实录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高兴邀请沈阳市政府副市长李刚先生,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邱宝林先生,介绍今年沈阳市、大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积极关心企业、服务企业,保障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李刚副市长介绍情况。

  沈阳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刚:

  各位媒体朋友们,上午好: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省委、省政府把企业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最倚重的主体和力量,强调辽宁振兴首先要企业振兴。沈阳市委、市政府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好新时代“六地”排头兵的重要支撑,高规格召开了沈阳市企业大会,与来自各行各业500余位企业家代表济济一堂,对233户作出突出贡献企业通报表扬,树立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鲜明导向,全力打造支撑全面振兴的一流企业“方阵”。截至目前,全市实有经营主体132.6万户、同比增长12.2%,企业总数突破40万户,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一是坚持三资齐抓,“进”的势头日益强劲。国企、民企、外企是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支撑,我们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引育发展外资企业,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一批混改新模式在全国推广。鼓励国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试点打造国资国企科创基地,组建低空经济管理公司,运营全省首家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持续加深央地合作,签约项目87个、总投资4766亿元。搭平台、拓服务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用17条“真金白银”的政策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提振企业家信心。多措并举为外企保驾护航,“行政服务管家”为1900余户外企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优化外资政策,出台吸引外资22条奖励措施,支持外资企业提质扩量,真正做到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二是坚持政策惠企,“好”的预期加速攀升。实打实地推动中央、省系列稳增长政策和惠企助企政策直达企业。同时,构建优质高效惠企政策体系,今年,我们先后出台了提升营商环境质量42条、助企纾困20条等政策,形成政策助企“组合拳”,还对市本级政策全面梳理,形成11大类、207条政策汇编,在全市企业大会上送到每位企业家手里。我们把企业获得感摆在首要位置,持续扩大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范围,搭建了沈阳“好政策”平台,已经为1.6万余户企业高效兑现政策。去年以来,沈阳市落实上级减税降费资金、市级财政支持企业资金均超百亿元。

  三是坚持创新强企,“新”的动能加快集聚。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真正的主力军。沈阳63.2%的研发经费来自于企业,51.8%的研发人员集聚在规上企业,49.7%的有效发明专利由企业创造。我们把企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构建“科技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两个梯度培育体系,加大力度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目前,全市科技型企业已突破2.4万户,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2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6户,数量均位列东北第一。现有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2户、独角兽企业2户、瞪羚雏鹰企业2219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户。

  四是坚持环境活企,“优”的生态持续提升。沈阳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相继荣获全国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坚持向改革要红利,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事项占比达到90.2%,改革经验入选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我们还创新了“惠帮企@链上沈阳”、“舒心就业”进社区等助企制度,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市域改革案例。坚持以环境稳信心,把降低企业成本作为出发点,全国首创投标保证金“信用保函”制度,全省首推对政府采购项目免收投标、履约保证金,为企业减负2.3亿元;把优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作为重点,浑南高新中央法务区即将挂牌,知识产权、金融法庭和检察室相继成立,政法机关入驻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开展法律服务;把惠企利民作为落脚点,12345热线与社区网格深度融合。坚持用服务增活力,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和“你找茬、我听劝”等行动,设立87个“找茬”窗口,举办340场“亲清会客厅”,多渠道解决企业诉求困难2.38万件,当好“店小二”。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率先成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实现外国人来沈学习、工作、居留等“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积极构建高质量的涉外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成3个国际社区、6所国际学校、10所涉外定点医院,外籍人士在沈工作、生活、学习、创业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下一步,沈阳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聚焦当好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排头兵,深入践行“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推进“三企联动”“三资齐抓”,以“用心”服务、“贴心”政策、“暖心”沟通、“舒心”措施、“公心”交往,千方百计推动国有企业焕发新机,民营企业跨越发展,外资企业积厚成势,政企携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新篇章。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李刚副市长。下面请邱宝林副市长介绍情况。

  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邱宝林:

  企业是经济的微观载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今年以来,大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抓提升”工作,落实省委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全面推进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内畅外联的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即“六个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把企业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最倚重的主体和力量,推动全市经济运行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截至去年底我市各类经营主体96.4万户,目前实有经营主体98.6万户、企业37.6万户,今年新增企业2.19万户,新增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企业发展整体保持良好态势今年经营主体有望突破100万户。

  一是在强化政策支持、激发企业生机活力方面。动态调整实施《大连市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推动各项惠企便民举措落地落实,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今年以来,先后制定《推动经济稳中求进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方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扩投资的政策举措。特别是,我们制定了《生产经营异常波动工业企业提振工作方案》,对经营困难的企业在关键时刻“扶一把”“带一步”,协助解决缺工、缺资金、缺订单等问题,做好雪中送炭的实事,用经营主体的“基业长青”赢得全市经济基本盘的“生机盎然”。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8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增长7.2%,尽管第二季度遇到了四大炼厂集中检修的特殊原因,1至5月仍增长4%,规上工业产值今年力争逼近万亿大关。大连市先后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二是在完善产业配套、推动企业集聚发展方面。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对标全省22个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我市20个产业集群建设,深入实施项目分级分类调度、“赛马”激励、督导检查三项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下大力气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方面,聚焦大连石化、恒力石化(逸盛大化)等龙头企业,持续提升长兴岛、大孤山、松木岛三大园区综合建设水平,力争将石化产业集群逐步打造成万亿级产业规模。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方面,实施汽车产业升级和差异化竞争战略,一手抓存量,壮大与盘活现有汽车产业基础,不断导入新产能和高质量车型;一手抓增量,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转型中的换道追赶。在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方面,召开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专项政策,投入数亿资金,举全市之力重新振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目前,我市软件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聚集企业超过3000家,从业人员超20万人。

  三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连科教创新资源丰富优势,不断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我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1%,是东北唯一超过3%的城市,其中企业投入占70%,是拉动全市研发投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全市已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家,数量居东北三省城市之首;现有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雏鹰企业近2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近5000家。前不久,即时比分公布了2024年度第一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我市有116家企业入选,数量位列全省第一。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我们积极做好人才招引、培育、留用工作。认真筹备第25届海创周,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以人才回归、项目落地为核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全年常态化搭建人才、项目、技术、市场对接交流合作平台上,推动优秀人才、优质项目落地大连发展。

  四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方面。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拓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应用场景,以营商环境这个“关键变量”激活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了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营商环境质量提升5.0版方案,紧盯向社会公开承诺的硬核举措抓落地、抓兑现,打出新时代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召开政企沟通协商会议,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进一步畅通企业了解政策、提出建议、表达诉求的渠道。坚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落实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把握住“既亲切,又清白;只交往,不交易”的原则,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多为“办成”想办法,不为“不办”找理由,全力以赴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贴心人”,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预期和信心。

  再过6天,夏季达沃斯将在大连举办。届时,来自世界各地1750多位商界、政界、学术界的全球领袖和创新人士将齐聚大连,其中企业CEO 221人、世界500强企业39家、论坛邀请企业代表774人,为全省和大连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层次的合作交流平台。在此,也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常到大连走一走、看一看,继续关注、宣传和支持大连发展。

  谢谢大家!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邱宝林副市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中新社记者:

  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沈阳年初接续出台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请问,取得了哪些成效?围绕培育壮大民营企业,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沈阳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刚:

  今年3月份,沈阳市委、市政府着眼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去年出台“民营经济36条”等政策举措的基础上,制定《沈阳市促进民营企业提质扩量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升级“政策包”,回应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比如: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组建了中小微企业支持基金,对生产经营困难但成长预期较好的中小微企业,可以提供不超过500万元的低息贷款。针对“经营成本高”,将减税降费政策延续执行至2027年、1%的阶段性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续执行至2025年;同时,把企业人才职称评审下放给企业,提升民营企业对人才吸引力。针对“公平准入”,支持民间资本通过投资控股、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全力化解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1-5月份,民营经营主体达到128.2万户、增长12.34%,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民营企业培育力度,持续开展经营主体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提升、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融资促进、促进开放合作、优化发展环境7个专项行动,持续深入推进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提升“秒批秒办”、“一码服务”等便捷体验,加快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沈阳特色模式;树好“听劝”品牌,当好企业的“店小二”,促进民营企业数量持续增长、质量显著提升。全年,力争科技型企业总数超过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接近6000家,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推动300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

  据了解,大连市获批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请具体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内容及下一步的推进措施。

  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邱宝林:

  我们大连的工业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其一是,大连具有深厚的工业底蕴。因为在过去,我们是“工业中国的雏形”,发展至今,41个工业大类中,大连有35个,在全国名列前茅;制造业有31个门类,除了烟草制造,其它大连都有;其二,大连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刚才也提到了,大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8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速;其三,大连具有远大的光明前景,对大连的工业企业来讲,这次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评选,我们有底蕴,发展空间也很大,有潜力。

  今年4月,财政部、工信部在全国组织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来选择20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对入选城市给予3亿元的资金支持。大连成功入选,将进一步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以“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按照“行业有影响、企业有需求、供给有保障、成效可评判、模式可推广”的原则,举全市之力开展大连制造业“千亿技改工程”。在“点”上,狠抓龙头企业新型技术改造示范;在“线”上,狠抓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改造;在“面”上,狠抓产业园区数字绿色升级。通过“点、线、面”协同推进,带动更多企业在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上实施技术改造,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大连的新型工业化。

  辽宁日报记者:

  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沈阳在服务企业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办法,请问,下一步在回应企业关切,以及更好解决诉求困难方面,还有哪些工作举措?

  沈阳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李刚:

  今年以来,沈阳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回应企业关切、解决企业诉求,形成政企协同、携手共进的工作格局和服务场景。

  一是夯实政策保障。我们将持续完善激励、扶持、纾困系列助企政策,实现企业发展关键环节全覆盖。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推进“惠帮企@链上沈阳”与“好政策”等平台数据对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科技创新、人才等政策,直达快享、免审即享、应享尽享。我们还将继续加强政策解读视频制作和推送,做到“一次讲清、一看就懂”。

  二是强化政企交流。做优“企业吹哨、干部报到”工作,政府部门每月到园区、企业组织“亲清会客厅”等专题宣讲,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听意见、心贴心沟通盘家底,在产需对接、场景融合等方面勤撮合,以暖企护企助企兴企的实际行动,让企业自发地信任沈阳、留在沈阳、发展沈阳。

  三是提升服务质效。我们将把服务至上落实到尊商敬商、亲商安商的实际行动中,及时妥善有效解决好企业困难问题,针对提出诉求企业,积极开展电话回访,了解企业意见建议,鼓励企业“找茬”。紧盯重点难点问题,我们组建了转型升级、政策落实、人才用工等12方面问题攻坚组,全力帮助企业化解发展难题。

  四是拓展平台功能。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惠帮企@链上沈阳”平台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一方面,简化企业端操作流程,让企业爱用会用方便用,提升企业体验感;另一方面,为政府人员开通手机接件功能,实现随时随地随身了解企业诉求,最大限度提高助企服务工作效率。

  国际在线记者: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关键要素,近年来,大连市在引才留才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请问,今年大连市政府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中共大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邱宝林:

  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尤其是企业的人才工作。“企业”两个字拆开来解读,“企”字上头是一个“人”字,人才是支撑企业这片天地大小的关键因素,“业”字说明企业的人只有把岗位职责当成事业,这个企业才能蓬勃发展、基业长青。为此,企业要树立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理念,而人才也只有在企业、事业的坚守中才能更好地锻造和成长。这是说企业和人才的关系。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产业兴、人才聚,企业强、活力生”。所以,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不断强化人才政策供给,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来连留连的各类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呈现出“山海关不住、孔雀飞大连”的良好景象,这也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于辽宁振兴、对于大连发展的高度期待和认可。今年,我们也将实施一系列更加积极、开放的政策,主要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产业发展上更有深度。我们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构建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发展带动人才的集聚和锻造。只有深度锻造大连的工业体系,才能实现产业与人才蓬勃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是在政策支持上更有力度。在政策顶层设计上,深入落实“兴辽英才计划”、“兴连英才计划”,以及新时代大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条举措;近期,我市还将出台推动新时代人才振兴的实施方案,集聚年人来连留连的政策文件。这五个政策文件构成对人才工作尤其是企业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以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来吸引人才。

  在平台建设上,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以及举办辽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打造一系列平台。

  在项目实施上。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作、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组织实施“万岗计划”“三支一扶”、基层服务等计划,让各类人才的活力迸发。

  第三,在服务保障上更有温度。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强化教育、医疗、住房、金融等服务供给,用心用情解决年人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来保障他们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在人才工作方面,大连市委、市政府还将持续用力。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两位发言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积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